这种楚克奇族人的狗子,以超快的速度和坚韧的毅力吸引不少当地狗拉雪橇爱好者的眼球,从此以后这些拥有小而紧凑身材的美丽犬种,开始在阿拉斯加被当地人所认可。
接下来进入今天内容的主题,哈士奇都立下过哪些汗马功劳?
说1915年12月,四百多条来自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的雪橇犬抵达法国。当时正值一战,它们的任务是为西线战场孚日山区的法国军队运送给养。
战争对任何生灵来说,都是十分残酷的,所以最后它们当中有两百多条活到了停战,其中有三条还荣获了法国军队的英勇十字勋章。
上世纪20年代的因纽特人雪橇。(General Photographic Agency/Getty Images)
大概情况是这样子的,1914年的冬天对坚守孚日山区的法国军队来说格外难熬。大雪封山,由骡子和马运送的给养经常无法抵达,许多士兵冻饿而死。
第二年,两位战前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生活过的法国军官,路易.穆弗莱(Louis Moufflet)上尉和热内.哈斯(René Hass)少尉向上级建议下一个冬天用哈士奇来代替骡马。
到1915年8月,穆弗莱和哈斯来到北美大陆,他们的任务是,把四百条狗和相应数量的雪橇带回西线战场,并聘请三、四位训狗专家同行。
他们两人分头行动,穆弗莱去魁北克省,哈斯去阿拉斯加。在育空雪橇大赛冠军斯科蒂.艾伦(Scotty Allan)的帮助下,哈斯买到了一百多条狗,还有雪橇,挽具,绳索和用作狗粮的两吨干鱼。他们首先要乘船前往西雅图。然后,在西雅图转乘火车进入加拿大。
北美并不是战区,但也有德国潜艇和间谍在活动。在船上,哈斯发现有人三次企图给狗下毒。穆弗莱还收到一封用德语写的匿名信,宣称要杀掉所有的狗。1915年10月14日,哈斯和艾伦带着狗队到达卡尔加里,在加拿大士兵的严密保护下停车稍事休整,然后便迅速前往蒙特利尔。
穆弗莱从魁省北部和拉布拉多地区募集到三百多条狗。哈斯到达蒙特利尔后,他们在11月下旬尽可能静悄悄地启航。和他们一起登船的有436条哈士奇和拉布拉多犬,70架雪橇和5吨军用饼干。他们在半个月后平安到达法国,没有一条狗在船上死亡。
1915年12月15日,也就是在抵达后第十天,这支特殊的队伍开始在孚日山区服役。它们分成六十个小组,每一组有七到九条狗和一架雪橇。此后两年半中,它们为西线盟军运送了大量给养、弹药甚至伤员。一架雪橇每次可载三百到四百公斤,每天可走四十公里,时速相当于当时的轻型坦克。
这支吃苦耐劳的运输队从11月到次年5月不停地工作,夏天也会被用来在铁轨上拉车。据统计,它们使当地运输军用物资的成本从17法郎降到了5法郎。
哈士奇运输队一直服役到停战前夕的1918年7月。此时,两年多前在蒙特利尔登船的436条狗已有189条死于伤病和子弹。活下来的狗子战后被照管它们的法国军人收养。2015年秋,也就是在它们到达法国一百周年之际,它们的后代还被邀请参加了纪念一战停战的典礼和游行。
怎么样,看到这,你是不是该对哈哈另眼相看。不过,先收收你激动的心和颤抖的手,好吃好玩的先放一放,哈哈在历史上轰轰烈烈干过的事儿,可不止一战这一桩!
那是在一战后的1925年1月,当时阿拉斯加一偏僻小镇Nome白喉正大肆流行,由于最近存有血清的城市远在955英里以外。
当时运送血清至离Nome 657英里的地方,本有直升机可供运送,但正好碰上直升机驾驶员回内地休假,且无人能开这家直升机。
为了快速运回治疗白喉的血清,当地政府决定用哈士奇雪橇队代替运送,657英里的路程照当时正常的运送速度来算,差不多需要25天的时间。
考虑到病症蔓延的迅猛,接受任务的雪橇队决定以接力运送的方式运送血清以提高效率。
就这样,在雪橇队的昼夜奋战下,原本需要25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只用了5天半时间就搞定了,哈士奇运动的血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由于当时领队的哈士奇Togo已经十多岁了,长途跋涉后因腿部受伤并于1929年死亡,人们将它的遗体存放在了美国国家博物馆,至今纽约中央公园还设有Togo 的纪念碑,以供后人瞻仰。
这个真实事件2019年被拍成电影,名为《多哥》👇
影片时常113分钟,目前豆瓣评分8.8分,剧情 聚焦1925年雪橇手和雪橇犬齐心协力为拯救阿拉斯加州诺姆市孩子的性命而奔波于血清接力路上的事件,被称为“Great Race of Mercy”。
对于哈迷来说,这绝对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哈哈大片……
哈士奇: 没想到吧,愚蠢的人类,犯二只是用来掩盖我聪明才智的表象。所以,你手上那块鸡腿,桌子上那包薯片,还不呈上来!!
<完>
来哈哈哈士奇
一个来了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的地方
回复 “北京”“深圳”即可查询宠咖更多信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